2018年10月,日本安川电机董事长、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主席Junji Tsuda曾表示:许多全球制造商正处于观望状态,不知道是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越南还是美国……时隔两个多月,从数据上反映,全球市场对智能手机、半导体和汽车的需求仍然坚挺,制造商们已经到了必须作出选择的时候了……走?还是留? 哪些出走?苹果供应商,走!供应链纷纷转移至越南。不少在中国的苹果供应商已经纷纷转至越南。苹果连接器大厂立讯、iPhone保护玻璃供应商蓝思科技,以及AirPods制造厂歌尔声学等已转至越南东北部的北江。在北江的云中工业区,苹果手机电池供应商德赛电池则在当地扩充了电池电量保护板的产线。一名德赛主管表示,产业转移避免不了,“贸易战后,有的客户因为有7成产品要销往美国,很急着来找我们,要改在越南生产,以后这里还会扩厂,对我们来说也是机会。” 和硕,走!2018年11月,仅次于富士康的iPhone制造商和硕表示,决定转到中国大陆以外的生产据点。 三星电子,走!2018年12月,三星电子天津工厂正式停产,将制造业务转至印度。 欧姆龙,停!2018年7月,日本自动化企业欧姆龙宣布永久关闭位于苏州的液晶面板工厂。 调查显示众多企业有迁出计划。2018年10月,华南美国商会公布的一份针对219家美国企业的调查显示,在中国华南地区经营的愈七成美国企业正在考虑推迟进一步在华投资计划,愈六成企业准备将生产线转移到其他国家。 2019年1月初,中国《环球时报》与《日本经济新闻》、韩国《每日经济新闻》联合开展的“中日韩经营者问卷调查”显示,近八成以上经营者担忧贸易战将带来不利影响。 哪些徘徊?苹果,观望关税!2018年12月,据外媒报道,如果美国对华保持10%的关税,苹果会坚持现有的模式,但如果关税升至25%,苹果将重新评估是否从中国转移iPhone生产线。知情人士表示,将苹果产品生产线迁移面临困难,苹果公司目前处于观望态度。如果关税升级,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 鸿海,观望苹果!最近外媒报道,鸿海先是传出去越南,之后再传出去印度,打算将iPhone产品移到当地生产的计划,但鸿海并未进一步证实。一名了解鸿海的人士指出,关键在于苹果的意向,苹果没有进一步指示,鸿海也不会有进一步动作。 仁宝,观望贸易战情势!仁宝总经理翁宗斌曾在2018年9月公开表示,内部已在评估重启越南厂相关事宜,笔记本与非笔记本产品都可能改至越南厂生产。一旦确认重启越南厂,4~6个月就能开始生产。但因之后贸易战情势不确定,翁宗斌没有进一步透露越南厂重启后的产能规划。 哪些挺进?就在众多公司计划迁往其他国家以规避贸易战的关税威胁之际,一些公司却反其道而行,计划将工厂迁到中国或扩大在中国的生产。 特斯拉,首个外商独资汽车生产企业。2018年10月,特斯拉宣布9.73亿元拿下上海临港装备产业区86万平方米工业用地,用来生产汽车与电池,是特斯拉在美国之外设立的首个超级工厂,也是中国批准的首个外商独资汽车生产企业。 埃克森美孚,看好中国能源市场。2018年10月,全球最大的上市油气公司埃克森美孚与浙江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一项15年期液化天然气供应框架协议。埃克森美孚2018年的最高政策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中国客户名册。 丰田,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2018年8月,丰田汽车计划在广州新建年产20万辆规模的工厂。同时,丰田还将与马自达合作,向美国阿拉巴马州的新工厂投资约16亿美元。丰田高管坦言,“中美间的投资平衡必须慎重考虑”。 外迁,早在贸易战前已悄然开始事实上,早在中美贸易战之前,因为劳工短缺、综合成本抬高等问题,外商迁出中国的趋势已隐约可见。如,2016年3月,诺基亚关闭了其上海金桥工厂;5月,最大手机金属外壳OEM厂商及成通讯就关闭了其珠海工厂;11月,美国自行车零部件制造商SRAM速连关闭了其昆山工厂…… 通过外商在华投资数据,也可看到,2001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0.42%。此后,该比重逐年下降,2017年已降至1.4%。2018年前1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7932.7亿元,同比下降1.3%。这表明,外商在华投资扩大再生产的脚步已经放缓。 和硕表示,就算美国现在取消所有的关税壁垒,中国大陆现有的劳工短缺、人力成本高等问题依旧存在,只有分散生产基地才能彻底解决。“贸易紧张局势的加剧,加速了我们做这件事的决定。” 两难处境目前,东南亚国家正在成为制造商外迁的首选目的地。2018年,越南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了9.1%,达到191亿美元,连续六年创纪录。但是,东南亚国家普遍存在监管体系复杂、熟练劳动力欠缺、基础设施有限等各种不足。瑞士银行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低科技产品和低附加值制造业转移最快,而机械、运输和信息技术领域等高附加值出口产品可能需要数十年时间才能迁走,因为研发成本很高,而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具有竞争力。 一名仁宝主管坦言,就算企业部分移至越南,也只可能是将中低端笔记本做成半成品模组,运去越南组装,因为中国工业部门齐全,而越南当地要做供应链垂直整合很困难,目前只能将越南作为中国的一个备援厂。 越南电子企业协会副主席阮福海表示,“非熟练劳动力在越南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大,而且这一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改善。我认为在5年,甚至10年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而同时,中国正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海外投资。汇丰银行亚洲经济研究联席主管Frederic Neumann表示,资金流入不太可能枯竭,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有希望的消费市场之一。“鉴于中国市场的规模,许多跨国公司仍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在中国投资。” …… 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完整的工业门类和产业链,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深改决心等都是客观存在和短时间内其他市场无法比拟的……走?还是留?还要放在更大的格局下,客观分析! (机工智库研究员 马彩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