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海陆并举、东西并重,相关地缘安全诉求与现实经济考量互为表里。能否形成可持续的资本循环是关键。从国际收支角度看,“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组合平衡”是可持续的国际资本循环方式,但其模式亟待新的突破。 “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组合平衡”是我国通过货物进口为他国提供货币支付手段;其他国家用出口所得资金,用于对中方重大项目投融资的还本付息。本世纪初,中国在非洲重大项目投融资取得极大成功。各类项目无论有无盈利性,均打包由中方贷款承建,对方国家用能矿资源出口现金流还本付息。但是,与此前非洲国家相比,多数“一带一路”国家没有现成可用的出口现金流,能以国家行为方式保障,用于还本付息,因此非洲模式无法直接在“一带一路”国家复制。为实现可持续资本循环,中国要在开展重大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同时,向有关国家转移产业、培育对方国家对华出口能力。因此,具备一定人口规模、文化基础,进而有工业化潜力和意愿的“一带一路”国家并不多见;我国内区域间存在较大发展差距,产业在境内腾挪空间广阔,预计短期内中国大规模向“一带一路”国家转移产能难度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