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应美国企业DAK Americas LLC、Nan Ya Plastics Corporation, America和Auriga Polymers Inc.的申请,对原产于中国、印度、韩国、中国台湾和越南的细旦涤纶短纤(Fine Denier Polyester Staple Fiber)启动反倾销调查,同时对原产于中国的印度的细旦涤纶短纤启动反补贴调查。涉案产品海关编码为5503.20.0025。对中国涉案产品的倾销调查期为2016年10月1日~2017年3月31日,补贴调查期为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
在立案公告中,预计上述国家(地区)涉案产品对美国市场的倾销幅度如下表所示,预计中国和印度产涉案产品的补贴率超过2%。 此次双反调查的涉案产品——细旦涤纶短纤是直径小于3.3分特(3丹尼尔)的涤纶短纤。申诉方在申诉书中指出,2016年4月~2017年3月,从美国进口细旦涤纶短纤的市场份额来看,中国所占份额达到55.6%、印度占比10.2%、韩国占比7.0%、中国台湾占比5.4%、越南占比8.1%。上述五国(地区)合计在美市场份额达到86.2%。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4~2016年,美国自中国的涉案产品进口量分别为3.48万吨、5.14万吨和7.36万吨,进口额分别为5024.7万美元、6139万美元和7941万美元。从该数据可以看出,2015和2016年,美国自中国涉案产品的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47.6%和43.3%,进口额同比分别增长22.2%和29.4%。
根据相关法律程序,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将于2017年7月17日前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细旦涤纶短纤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产业损害初裁。若认定对美国国内同类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美国商务部将分别于2017年8月24日和9月7日作出反补贴和反倾销初裁。
该案这是2017年以来美国第四次针对中国产品启动双反调查,前3起调查的涉案产品分别是铝箔、工具箱和工具柜、可用于机加工的冷拔管。
(机工智库 王珊珊)
|